人工湖防渗膜的有效铺设是确保人工湖正常运行、发挥其景观与功能价值的关键环节,而铺设场地的条件对防渗膜的铺设效果及后续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人工湖防渗膜对铺设场地的主要要求。
首先,场地的基础平整度至关重要。场地应尽可能平整,避免有过大的凹凸起伏。因为不平整的场地可能导致防渗膜铺设后出现褶皱、悬空或局部受力不均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防渗膜的防渗效果,还可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水压、外力等作用使防渗膜产生破损。一般要求场地的平整度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每平方米内的高差不超过特定数值,具体数值可依据人工湖的规模与设计要求而定。施工人员通常会在铺设前对场地进行精细的平整作业,使用机械设备对高凸处进行削平,对低洼处进行填平处理,以创造一个适宜防渗膜铺设的平整基础。
其次,场地的坚实度需要满足要求。铺设场地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防渗膜、水体以及可能施加在湖面上的其他荷载,如人员活动、小型船只等。如果场地基础过于松软,在长期受重压后可能会发生沉降变形,从而拉扯防渗膜,导致膜材破裂或接缝处拉开,引发渗漏问题。对于土质较软的场地,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夯实、换填等方法,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在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如淤泥质土或流沙层较厚的区域,还可能需要采用打桩、铺设土工格栅等更为复杂的地基处理措施,确保场地基础的稳定性与坚实度。
再者,场地的清洁度不容忽视。铺设场地应清理干净,不能有尖锐的物体,如石块、树枝、金属碎片等。这些尖锐物容易在防渗膜铺设过程中或在后续使用中刺穿膜材,破坏其防渗性能。在铺设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扫和排查,将可能存在的尖锐物全部清除。即使是一些看似微小的物体,如小石子,也可能在膜材受到压力或在湖底水流作用下产生移动,逐渐磨损甚至刺破防渗膜。此外,场地内的杂物、垃圾以及其他障碍物也应一并清理,以保证防渗膜能够平整、紧密地贴合在场地表面。
另外,场地的坡度设计要合理。人工湖的底部和周边通常需要设计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水体的排放、循环和水位的控制。对于防渗膜的铺设,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且均匀一致。太陡的坡度可能使防渗膜在铺设和使用过程中难以固定,容易产生下滑或移位现象;而过于平缓的坡度则可能影响水体的正常流动和排水功能,导致局部积水或死水区域的形成,进而影响水质和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一般来说,人工湖底部坡度可根据湖的大小和用途在一定范围内设计,例如,纵向坡度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之间,横向坡度也有相应的适宜范围,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场地整理和防渗膜铺设操作。
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也有一定要求。周边应避免有强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泄漏源,因为防渗膜长期暴露在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中,其材料性能可能会逐渐下降,降低防渗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要考虑场地的排水条件,防止在降雨或其他情况下周边积水倒灌进入人工湖铺设场地,对防渗膜造成浸泡、冲刷等损害。在一些靠近河流、海洋等水体的人工湖建设中,还需考虑潮汐、风浪等因素对铺设场地和防渗膜的影响,必要时需设置防护堤、缓冲带等设施进行防护。
人工湖防渗膜对铺设场地在平整度、坚实度、清洁度、坡度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只有确保铺设场地符合这些要求,才能保证防渗膜的铺设质量,使人工湖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其作用,为人们提供美观、实用且生态友好的水域景观。